重庆第二十三中学校开展初高中学科跨班教研授课活动
学科共享,跨班同研。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初高中教学衔接与资源共享,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跨学段教学能力,重庆第二十三中学校近期组织开展了初高中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历史五个学科的“学科共享,跨班同研”专题授课活动。
本次活动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各学科组全体教师全程参与听课,并在课后进行了深入的集体研讨。活动打破了学段和班级界限,旨在通过观摩与研讨,增进初高中教师相互了解,探索学科教学的内在联系与发展脉络,实现优势互补和智慧共享。
八年级语文袁文老师通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著导读,带领七年级学生深入探讨保尔·柯察金的成长历程,引导学生理解主人公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坚韧不拔,以及如何在逆境中锻造自我,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和人生观。
高一语文甘忆老师则通过《高中诗词鉴赏之比较阅读》课程,选取近几年的高考题及具有代表性的古诗词,并从浅入深以几首诗歌为例,引导高二年级两个班学生进行深入的比较分析,让学生在欣赏诗词美的同时,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去理解和鉴赏文学作品,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古诗解题及审美能力。
九年级数学印仁强老师在《有理数的再认识》中,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互动教学,帮助八年级学生巩固和深化对有理数概念的理解,同时引导学生探索有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高一数学何存铭老师的《空间直线、平面的垂直》,利用三维模型和动态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空间几何中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和判定方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八年级英语刘军老师通过《在音乐中学习英语》,结合学生喜爱的英文歌曲,以八年级带七年级的“老带新”形式,让三个班的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英语,通过歌词的朗读和分析,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听说能力,同时也加深了对英语文化的理解。
高二年级英语王立老师在《巧记词汇》中,采用多种记忆技巧和方法,如联想记忆、构词法、故事串联等,帮助高一两个班的学生高效记忆英语单词,提升学生的词汇量和语言运用能力。
高中物理何莉萍老师的《动量定理》,通过实验演示和问题探究,引导高一学生理解动量守恒定律和动量定理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们在解决物理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高二历史陈宓老师在《历史选择题的分析与解题》中,引导学生准确把握历史选择题的关键考查角度、常见易错点以及有效的应对策略,教授学生如何准确把握此类题型,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使学生在面对历史选择题时能够更加得心应手。
本次跨学段、跨班级的联合教研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初中教师更清晰地了解了高中教学的深度与要求,高中教师则对初中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能力起点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为做好初高中衔接教学提供了重要参考。不同学段的教师分享了各自的教学策略、课堂组织经验和优质教学资源,拓宽了教学思路。跨学科的思维碰撞和跨学段的深入交流,极大地激发了教师们的教研热情,营造了浓厚的学术研讨氛围。通过观课、评课、研讨,教师们反思自身教学,汲取他人长处,有效促进了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技能的提升。
此次“学科共享,跨班同研”活动是学校推动教师专业发展、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初高中一体化教研的一次成功实践。学校将继续搭建此类交流平台,鼓励教师持续探索,深化“生本”课堂和“澄+”教育,共同推动教育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
(文图/於璐 唐晓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