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碚区蔡家小学朱玉琴班主任工作室开展主题培训
教育最美的姿态,是让成长如水流淌。6月26日,重庆市北碚区蔡家小学校朱玉琴班主任工作室组织工作室内成员开展了“浸润式班级管理与实践”经验分享会暨期末工作总结会。
朱老师从不同维度解读“浸润式”班级管理与传统管理的不同,进行认知重构。传统管理像精密机器,靠制度维持秩序;而浸润式管理则如溪流,以文化浸润心灵。前者追求行为规范,后者注重生命生长;前者是“权威—服从”的单向控制,后者是“引导—共生”的双向滋养。朱老师指出,“浸润式”班级管理的核心在于“以情动人,以文化人”。
朱老师的“水滴班”把水的智慧搬进了教室,引导学生用“水滴能量卡”记录善意,以“静水流深区”调节情绪,借助“浪花荣誉墙”实现可视化进步,用“班级记忆瓶”记录温暖,让每个角落、每面墙壁都成为育人载体。办公桌的整洁、与学生对话的耐心,细节诠释“身教胜于言传”的真谛。朱老师指出,“光讲理是不行的,还要讲爱”。
教育是一场“教师—学生—家长”的三角互动,而教师的工作态度与人格魅力,往往成为连接家庭与学校的“隐形纽带”。朱老师带领家长召开家庭会议,开展同读一本书等活动,以专业之心、真诚之情、日复一日的细节在潜移默化中照亮家长的教育理念,赢得家长信任。家长从“配合者”变成“同行者”,家校共育也从“任务清单”升级为““心与心的共振”。
最后,朱老师送给青年班主任三句话:从“用力”管理到“用心”陪伴,少一些“你必须”,多一些“我相信”;从“单打独斗”到“师生共治”,让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
从“教育者”到“成长伙伴”, 最好的教育关系,是师生彼此成就……教育的最高境界,正是用生命影响生命,让每个灵魂在浸润中唤醒。唐霞副校长对朱玉琴老师的分享给予了高度赞赏,并鼓励工作室其他青年教师循着朱老师的足迹,积极探索班级管理新模式。
工作室成员们纷纷表示对朱玉琴老师倡导的“浸润式”班级管理理念产生了深刻共鸣,对班级管理的思路和方法有了新思考。接着,工作室老师们分享了自己在班级管理中存在的困惑和经验,唐霞副校长针对老师们的疑问,分享了自己在班级管理上的巧思,给予了老师们充分的鼓励与信心。
秦巧老师表示,朱老师的“浸润式班级管理”生动展现了文化育人的魅力。正如“水滴班”以水为魂,我们“繁星班”也以星光为引,将巴金笔下“微小却无处不在”的星光融入班级文化,用文化的力量滋养生命的成长。未来,我将以“浸润式”管理滋养班级,让每颗“小星星”在文化熏陶中自信闪耀,让教育如星光般,既照亮前路,又温暖心灵,陪伴每颗“小星星”绽放独特光芒。
张杰老师说,作为一名五年级的班主任,我深感责任重大,任务艰巨。随着年级的提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目标意识显得尤为重要。我通过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和任务,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合理安排时间。同时,鼓励学生主动提问、独立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张婧怡感言中说到,我始终相信“教育是点燃心灵的火种”,用爱心守护童真,用智慧启迪成长。我愿做孩子们成长路上的点灯人,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温暖的班集体中自信绽放,收获知识的同时更学会做人。教育,就是和孩子共同成长,一起发现更好的自己!
张睿老师说,在班级中,应该塑造积极奋进的氛围,让学生坚信自己所在的班级非常出色,不要整天批评指责,随意动怒,不然学生容易认为班级不好而消极对待。基于此,我特别善于用正强化的方式去鼓励夸赞学生,像某某同学今天主动帮助同学解答难题,将此行为提升到互助友爱的高度,赞扬他为班级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奉献精神。在班级初始阶段,尽可能多地肯定学生,营造出众多学生都十分优秀的良好氛围,给予学生积极的情境影响。
罗莉老师在感言中说到,以爱育爱,以心育心。做有温度的教师,用真心与信任滋养每个生命;育有爱心的孩子,在双向奔赴中共同成长。用关怀点燃心灵,让教育成为一场温暖的传递——师生彼此照亮,让生命在爱的土壤中向阳而生。
教育如水,不必惊涛骇浪,却能在日复一日的流淌中,滋养生命的根系。愿大家成为“浸润型”班主任,用浸润式班级管理模式,为学生打造一个温暖、和谐、充满希望的成长家园,以水之柔,润稚嫩心灵;以水之恒,载生命远行;让教育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图文/北碚区蔡家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