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趣传承,文化生根 成都市第十三幼儿园家校共育绽放教育之花
“我最喜欢《胖娃胖嘟嘟》皮影戏!”“‘大串门’能做好多有趣的手工!”走进成都市第十三幼儿园,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此起彼伏。这所历经三十余年风雨的幼儿园在成华区伟德体育教育区域高度重视、整体有力推进民间文化传承与教育的基础上,致力于从儿童的视角,以优秀民间艺术为载体,通过“坚守-活化-协同”三步曲,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幼儿园中传承与弘扬,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坚守文化根脉,让民间艺术在幼儿园课程扎根生长
成都市第十三幼儿园围绕优秀传统文化的本体价值和教育价值,将皮影、剪纸、扎染、糖画等优秀传统民间艺术资源置于现代教育视野进行收集、筛选、重构,运用到幼儿园课程中,始终秉持“民间艺术温润心灵”的课程理念,开发形成了以皮影课程为代表的《幼儿园民间艺术课程》,通过“文化、课程、时空”的三维育人路径,提升其审美与人文素养,激发创新意识,让民间艺术在课程中扎根,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在孩子心中萌芽。
活化民间艺术资源,让民间艺术在孩子手中“活”起来、玩起来
当民间艺术进入当代孩子们的生活,他们在传承传统民间艺术的同时,也在创造对民间艺术的新的解读,用儿童的方式对民间艺术元素进行新的组合和建构。以皮影为例,这种传统的成人戏剧艺术道具,变成了孩子们手中的玩具,从编剧、设计、制作、表演,幼儿在皮影活动的全程参与中,以自己的兴趣、经验和独特的理解方式,从材料、工艺、内容等多维度对传统皮影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于是,当“川剧变脸”遇到“皮影”,就诞生了“皮影变脸”;当认识三星堆时,便畅想了文物“穿越”而来的成都之旅……创编了独具儿童特色的《皮影变脸》《三星堆梦游成都》《蓉宝爬山虎乐园》等剧目,这样的“童话”表达,是传统民间艺术融入现代孩子生活的生动样态,民间艺术在孩子手中“活”了起来、玩了起来。
家园社协同育人,用民间艺术筑起文化传承“同心圆”
民间艺术不仅是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更是幼儿园链接家庭、社区与社会的天然桥梁。家长皮影剧团的成立与互动,让家长与孩子在民间艺术的欣赏、体验中进行代际间的温暖对话、共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孩子们与家长、老师一起,参与社区活动、与成都皮影等艺术非遗传承人互动、宣传成都大运会,携手共创的节目《三宝游大运》《皮影·西游》参加成都市“中法建交60周年”预庆祝活动、“成都-渥太华中加人文交流月”等活动,向国际友人自信展示中华文化的精彩与魅力……构建出“开放共享、多元表达”的家园社协同育人的文化传承新样态!
如今,在这片充满童趣的园地里,传统文化的种子已然生根发芽。皮影表演的欢笑、剪纸作品的线条、扎染作品的纹样,都在孩子们心中播撒文化基因,绽放绚丽精神之花。成都市第十三幼儿园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深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之路,让民间艺术温润童心,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代相传,用实际行动诠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教育的十三幼表达!(视频:唐美云 策划:唐歆、蔡佩宏、范辉、曾黎 审核:李易 监制:刘杨 总监制:宋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