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行企校研”协同育人新生态 这场方案论证会聚焦智能建造人才培养
7月4日,遂宁工程职业学院智能建造学院联合行业领军企业及高校专家,共同举办“校企共话智能建造人才培养——2025级培养方案论证与企业导师聘任仪式”。活动聚焦智能建造产业数字化转型需求,通过校企深度对话、专家联合论证,构建“行企校研”协同育人新生态,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产教融合:从“课程重构”到“实战育人”
活动现场,遂宁工程职业学院常务校长王允昌教授指出,学校作为成渝地区智能建造领域人才培养高地,始终以“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为办学主线,2025级智能建造技术专业将新增“AI建筑机器人应用”“数字孪生施工管理”等前沿课程模块,通过校企共建“BIM技术应用中心”“智慧工地实训基地”等平台,实现“教室即工地、作业即项目”的沉浸式教学模式。
沈阳市政设计院成都分院院长童庆海作为企业代表发言,强调智能建造人才需兼具“技术硬实力”与“产业洞察力”。他建议学校强化“BIM正向设计”“装配式建筑智能施工”等核心能力培养,并承诺开放企业真实项目案例库,支持教师参与行业标准制定,推动教学与产业技术“零时差”对接。
专家把脉:打造“岗课赛证”一体化培养体系
在培养方案论证环节,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授杨甲奇、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吴明军等专家,围绕“智能建造专业群资源整合”“课程矩阵优化”等议题展开研讨。专家们一致认为,遂宁工程职业学院的“分层递进式”课程体系(基础技能层—专项技术层—综合应用层)精准契合产业需求,建议进一步强化“职业资格认证”与“课程考核”的衔接。
“智能建造人才培养需强化建筑规范体系与消防工程知识的融合。”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李辉结合行业实践建议增设城市有机更新专题课程,将建筑绿色改造、智慧运维管理等纳入教学,培养学生全周期工程思维;同时在专业课程中增设实践学分,通过校企联合开发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如消防应急疏散模拟),并引入《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强制性条文解析模块,提升学生应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双师共育:企业导师赋能人才成长
仪式上,遂宁工程职业学院执行校长傅德月为企业专家颁发“产业导师”聘书。工程师张云阳代表导师团队承诺,将定期开展“企业课堂进校园”“毕业设计真题真做”等活动,选派技术骨干担任学生职业导师,助力学生从“校园人”向“产业人”转型。
“企业导师带来的智慧工地管理经验,让我对BIM技术应用有了更直观地认识。未来希望参与企业真实项目,在实战中提升技能。”学生代表杨栋棉说道。
校企联动:深化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
遂宁工程职业学院智能建造学院院长樊华表示,学院2025年计划与企业联合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预计培养智能建造技术人才300余人。傅德月强调,学校将重点推进“教室即工地、作业即项目”的教学模式改革,通过校企共建产业学院、技术研发中心等平台,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同频共振”。
(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