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珙县乡村教师心理健康工作室共享心育经验,共筑“教学勇气”
为总结本学期工作成果,促进工作室成员间交流学习,提升乡村教师心理健康工作专业水平,近日,宜宾市珙县杨国英乡村教师心理健康工作室组织开展了读书交流暨经验共鉴会。宜宾市珙县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孙希敏,四川省珙县职业技术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陈炜,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郭朝波及工作室全体人员参与了本次会议。会议由赵芳老师主持。
读悟共融,教学相长
会议之初,成员们依次分享阅读感悟,陈彩霞老师、赵芳老师、田文芸老师等十一位成员分别以《教学勇气》《认识自我 点燃激情》《探索教师心灵 开启教学新旅程》《直面心灵遇见自我》《心灵的地质构造》《与繁星相聚》《书启乡教,心绽勇光》《在自我认同中重燃教育勇气》为题,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交流书中教学理念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其中,周芳老师以学生错题案例为切入点,指出教师需提高自我认识,真正做到走进学生内心,方能守护其求知光芒。杨国英老师则在分享时回顾了自己照搬他人教学方法但屡屡受挫的经历,最后发现,教学不只是一种高超的技术工作,还需整合自身经历与智慧,接纳短板,才能真正做到重燃教学勇气,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经验共享,倾聆心声
经验交流环节,成员们积极分享本学期工作中遇到的困惑及积累的经验。其中,余基梅老师提出,教师需要觉察自身优势,不要“以他人之尺,度己之长”,只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尺子,才能更好地服务学生。杨潇老师提出,真诚的倾听是心育教师的专业觉醒和实践进阶法宝,当老师们放下“全能拯救者”的执念,以谦卑之心成为学生心灵声音的见证者,专业成长便在最朴素的陪伴中自然发生。
专家引领,照亮心航
经验交流结束后,特邀专家郭朝波以《心理健康教师的个人成长》为题开展讲座,从坚定地对人好、努力拓宽视野、减少物质欲望三个维度进行分享。郭朝波指出,做好心理工作的前提是“真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本质是“人点亮人”,只有真诚之心,才能筑牢专业根基。
星光引路,心向暖阳
工作室领衔人杨国英以《星光熠熠,向暖而行》为主题开展研训,并安排后续工作,明确了工作室下一阶段的目标和方向。
陈炜表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能帮助人走得更高更远的工作,学校将尽最大努力为工作室提供支持与帮助,积极推动心理健康工作室共建共享。
孙希敏在感谢了工作室在珙县心理健康普查中的积极参与以后,更是对工作室成员的成长表示欣喜。同时也对工作室的未来规划做了相关提示。孙希敏指出,心理工作需要戒骄戒躁、持之以恒,聚焦心理健康的关键点,同步做好成果提炼与推广。最后,还以《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这首诗为引子,强调心理健康工作不是单向奔赴,而是双向共生。
此次会议通过阅读经典心理健康著作,分享实践经验,提升了工作室成员专业素养,进一步凝聚了团队力量。成员们纷纷表示,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带着教学勇气在乡村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上不断前行,为学生的心理成长保驾护航。(来源:四川省珙县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