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坪坝区凤鸣山小学开展“融合·创新·成长——探索学科内跨学科新路径”论坛
当旋律与色彩共舞,当公式与诗意相遇,重庆市沙坪坝区凤鸣山小学“一画论坛”在热烈的氛围中拉开了帷幕。本次论坛是学校作为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建设重点攻关项目“智慧大概念单元开发-基于学科内跨学科主题开发”组长学校在本学期开展的系列研修活动的汇报交流,论坛主题为“融合·创新·成长——探索学科内跨学科新路径”。
学校始终坚持以“培养面向世界的中国人”为初心,用融合之笔勾勒出知识共生、素养共育的生动图景,让“群凤和鸣 美美与共”的跨学科教育理念落地生根。
此次论坛由学校科研中心黄芳主任主持,全校教师精心准备并深度参与了整个活动。数学、音乐、科学、美术、语文、体育、英语七大学科组轮番展示跨学科实践成果,跨界碰撞火花四溅!
数学组团队分享了本学期"凤鸣大市场"中,一年级小朋友的算术能力惊艳了全场。他们不仅能准确找零,还会用图表记录销售数据,甚至给店铺取"蝴蝶便利店"这样充满童趣的名字。当孩子认真计算"卖3支铅笔能赚5角钱"时,数学已不再是课本上的数字,而成了认识世界的实用工具。
正如那个用积木搭建收银台的小店长所说:"数学能帮学校赚钱,更能帮学校算清生活。"
"朵朵花儿放光彩,灵动音符点亮童心",音乐组以人音版《四季的歌》为舞台,让耳朵与眼睛跳起了圆舞曲。在《捉迷藏》课堂上,孩子们用彩笔将十六分音符的急促画成盛夏浓绿,把二分音符的悠长晕染成冬日淡蓝,实现了听觉到视觉的神奇转译。
这种"旋律谱绘制"不仅让美术课标"造型·表现"落地生根,更让三年级学生在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中,找到了美的摆渡船。正如参与现场展示《两只老虎》音乐剧的孩子们所说:"音乐变成了游戏,还带着跳音的小尾巴。"
"雏凤'船'奇"项目中,铝箔纸与泡沫板的碰撞迸发了惊人创意。5.5班杨沛雨同学的遥控铝箔船,载着半瓶矿泉水航行超5分钟的奇迹,背后是浮力原理与工程思维的完美联姻。当学生为船模设计楔形船头时,数学公式成了最好的设计师;当他们争论太阳能动力与马达动力的优劣时,环保意识已悄然萌芽。这场造船盛宴证明:真正的科学精神,既要能计算排开液体的体积,更要敢畅想驶向未来的航向。
从甲骨文的刻刀到未来笔的构想,美术组让"笔的世界"成为穿越时空的隧道。学生拆解钢笔构造时,科学原理与书法笔法来了场对话;设计未来笔时,数学优化与艺术审美达成了和解。那些图文并茂的历史手账告诉大家:一支笔能书写公式,能描绘蓝图,更能镌刻一个民族的文化基因。
"轻叩诗歌大门"的旅程中,诗集《樱落五诗笺》美得让人惊叹。孩子们为《春天的派对》配上水彩画,给《星星和花》谱上简单旋律,再用PPT做成电子诗集。当科学观察的严谨遇上艺术表达的浪漫,当数字技术的便捷拥抱诗歌的空灵,学校终于懂得:诗意不仅在文字里,更在学科融合的缝隙中生长。
体育组在消防演练中锻造生命力量。"消防先锋成长营"里,低姿匍匐的动作里藏着安全知识,负重救援的汗水里浸透着责任担当。当学生用数学知识规划救援路线,用语文表达传递火情信息时,跑跳攀爬已超越了体能训练的范畴。"烈焰救援"任务中,那些稚嫩却坚定的身影证明:面向世界的中国人,既要拥有健康的体魄,更要具备守护生命的勇气。
"Healthy Life"主题下,孩子们化身"双语美食文化使者"。他们用BMI计算器丈量健康,用思维导图梳理膳食宝塔,更用英文解说"粽包分两髻"的端午诗意。情景剧《Du Xiaoxiao’s Festival》里,龙舟鼓点与英文台词奇妙共鸣,古诗注解与英文介绍相映成趣。当学生说出"Zongzi remembers Qu Yuan"时,语言已不再是简单的工具,而成了连接中西文化的桥梁。在答辩评价环节,老师们积极提问,进行思维的碰撞,各学科组长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会议最后,杨红校长对各学科组的成果给予高度评价,她称赞音乐组让美有了形状,让动听的音符传递出凤鸣学子的欣喜快乐。
周萍副校长强调,体育组的实践将生命教育落到实处,英语组在跨学科活动中带领学生走向世界。苏艺副校长的点评科学实践不是简单做加法,而是让不同知识浮力共生,而数学组让学生在生活中领悟数学的价值。
杨淑雯副校长肯定了语文组用创新形式激发学生的诗意表达,美术组以小见大展现文明传承。
此次“一画论坛”不仅是对本学期跨学科教学的总结,更是凤鸣山小学在义务教育教学改革道路上的一次阶段性成果展示。
未来,学校将继续以项目为依托,在专业引领与校领导的指导下,深化跨学科教学实践,让知识融合更有深度、实践创新更有温度,为凤鸣少年铺就一条通往世界舞台的宽广道路 。
(图文/丁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