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铸魂绿韵生金,“三旅”融合赋能振兴——合工大学生深入右玉县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7月6日至11日,合肥工业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一行8人,赴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开展了为期六天的“三下乡”实践活动。青年学子们深入这片书写着生态奇迹与精神史诗的土地,探索“文旅-农旅-康旅”三旅融合发展模式,探寻“绿进沙退”的生态密码。
首站,合工大学子走进右玉精神展览馆,与太原理工大学实践团队不期而遇,共同开启了一场精神洗礼。展馆内的老照片诉说着历史:从“年年春夏旱,十井九口干”的满眼黄沙,到“完不成植树任务就主动降职”的夙兴夜寐,再到近2000平方公里荒原化作绿色海洋、绿化率达57%的喜人巨变,震撼人心。这翻天覆地的成就,源自一任任右玉干部带领群众,数十年如一日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实干豪情,更源于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战略定力与矢志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坚守。
学习过程中,有队员不禁发问:“群众为什么如此坚定追随县委的号召?”讲解员解释道:“实际上,种树的智慧来自人民。右玉第一任县委书记张荣怀考察时,看到了村民在种树的地旁种土豆,在树旁种出的山药蛋特别大!张荣怀深受启发,所以有了那句‘要想吃饱肚,就得风沙住。要想风沙住,每人十棵树。’”
随后,团队来到黄沙洼,当年“吃了人烟吃山丘”的“大狼嘴”,如今成了一眼望不到头的绿色。站在山丘上俯瞰,除了绿海,只有黄色的塑胶道路和点缀其间的黑白羊群,不见一寸裸露的黄土。在苍头河湿地公园,队员们见到了“荣怀杨”——这棵见证了右玉县七十年绿化史,由第一任县委书记张荣怀同志亲手栽植的小叶杨,如今已两人合抱之粗,郁郁葱葱,守望着这片土地。
实践团队根据“文旅-农旅-康旅”路线,走进县委旧址、右玉博物馆等地,深入杀虎口风景名胜区及红旗村林下露营基地,向当地商贩及游客发放问卷,调研旅游与生态产业发展;在南山森林公园、苍头河湿地公园感受七十年绿化成果,解码荒原染翠、沙土生金的生态奇迹。
期间,团队探访山西献果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山西玉羊肉业股份有限公司。现代化的生产车间与高品质的产品,折射出右玉人民对高质量发展的不懈追求与自我超越的坚定信念。“沙棘和羊肉,都是右玉的地理标志产品!”企业负责人介绍时自豪地说。
右玉之行是一次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一堂行走的思政大课,团队每一个人都在这次社会实践中深入地体察了社会,了解了国情,受到了教育,长到了才干,朝着“把成果写到祖国大地上”的目标在努力,更在灵魂深处镌刻了右玉精神的时代烙印。
(图文/合肥工业大学 李诗媛 贺如琪 李家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