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书香浓,特教匠心凝——怀宁县特殊教育中心教师暑期阅读赋能成长
暑期时光,怀宁县特殊教育中心的教师们并未停下学习的脚步,根据专业要求并结合自身兴趣自选书籍,并定期交流分享阅读心得。助力教师团队提升专业素养与教育情怀,为新学期的教学工作注入新活力。
本次阅读活动聚焦特殊教育领域与教师个人成长,自选出的书目涵盖理论与实践多维度,包括《特殊需求孩子的正面管教》《爱的教育》《父母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儿童感统训练》《中国哲学简史》等。这些书籍既涉及孤独症儿童行为干预、感统训练等专业内容,也包含心理学、教育哲学与人文关怀的拓展阅读,能够帮助教师从多角度深化对特殊教育的理解。
活动中,教师们通过线上读书会、心得分享等形式展开交流。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们沉浸其中,收获颇丰。洪老师在阅读《特殊需求孩子的正面管教》后,深有感触地说:“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自己与孩子们的互动方式。以前,面对孩子们的一些不当行为,我可能会急于纠正,而忽略了他们行为背后的原因。现在,我学会了先倾听、理解,再用鼓励和引导的方式帮助他们成长。这种转变让我和孩子们的关系更加融洽,教学效果也有了明显的提升。”产老师在研读《儿童感统训练》后,结合教学实践分享道:“感统训练对于特殊儿童的身心发展至关重要。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掌握了许多新的训练方法和技巧。在假期里,我也尝试着为一些孩子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看到他们在平衡能力、协调能力等方面有了进步,我感到无比欣慰。这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在感统训练领域深入探索的决心。”有的老师从《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中获得启发,探讨如何更好地理解学生的情绪需求;还有教师分享《中国哲学简史》的阅读感悟,提出“以传统文化智慧滋养特殊教育情怀”的观点。通过思想的碰撞,教师们不仅拓宽了视野,也进一步凝聚了“以爱育人”的团队共识。
阅读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暑期阅读活动既是对课题研究成果的延伸,也为新学期深化单元主题教学、优化家校共育奠定了理论基础。未来,学校将持续推动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让阅读成为教师成长的常态,以更专业的素养为特殊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支持。
(怀宁县特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