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翠屏:双英引领,红色基因赋能学校党建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指出,“要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突出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强化战略引领、支撑发展,深化改革创新、协同融合,坚持自主自信、胸怀天下。”宜宾市翠屏区依托白花镇丰富的红色资源,积极探索“双英并立、双线并行”实践路径,着力推动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
丰富“双百人物”教育内涵
指导乡镇学校系统梳理、深度挖掘赵一曼烈士“忠贞爱国、坚韧不屈、无私奉献、追求真理”和卢德铭烈士“忠诚信仰、敢于斗争、勇于牺牲、开拓创新”的精神内核,将其作为铸魂育人的核心资源。以宜宾市一曼小学等学校为示范,高标准建成“一校三馆两基地”(赵一曼、卢德铭校园纪念馆、一曼乡村科学馆、一曼红色劳动教育基地、跨学科实践基地)红色教育综合体,精心打造校园“十红景”(一曼塑像、求真石、一曼英雄墙、一曼书苑、一曼童耕园、德铭墙、德铭亭、德铭班等)文化景观带。通过文物陈列、场景复原、AI赋能、VR体验等现代技术手段,构建沉浸式红色教育空间,让赵一曼、卢德铭两位先烈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可感可知、直抵心灵。依托一曼红色劳动基地,创新设立“一曼学生成长银行”,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传承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激励学生在品德、学习、身心、艺术与劳动实践等方面不断进步,引导学生争做行为品德好、学业能力好、身心发展好、艺术审美好、劳动实践好的“五好红色少年”。
构建“双核驱动”育人矩阵
以赵一曼校园纪念馆、卢德铭纪念馆为“双核”驱动引擎,整合德铭墙、德铭亭等资源,构建多元化育人矩阵。开发“抗日烽火·一曼先锋”主题党日课程和系列“微党课”,对赵一曼革命精神和卢德铭指挥秋收起义等事迹进行广泛宣讲。精心设计“卢德铭故居”研学路线,筹办“双英精神论坛”,组织“一曼、德铭与新时代的时空对话”戏剧(情景剧)展演,开展社区志愿服务等,形成“双英对话·红色传承”跨校区联合党建带团建、带队建课程品牌。实施“双英导师2.0”培育计划,推行党组织书记和学科带头人“双带头人”机制,开设“联合党课”,签订“成长协议”,设立“党员名师工作室”,有序推进《红粱基地传承一曼红色文化的实践研究》《一曼花开红高粱——STEAM校本课程》省级课题研究,培养党员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15人、选评“五好红色少年”120名。
实施“协同融合”发展策略
积极探索“党建+”模式,将党建与红色资源相融合,提升育人场景感染力;与课程改革相融合,提高学科育人整合力;与队伍建设融合,提升教师专业引领力;与家校社协同育人融合,提升共育网络辐射力。组建“一曼种子志愿队”和“德铭之光服务团”,开展德铭精神国旗下宣讲、“行走的思政课”研学活动、“双英研习营”教师培训、“双英家风传承计划”“双英足迹寻访”活动等,形成英雄后人讲述英雄故事、优秀教育案例人人分享、师生志愿服务人人参与的“学校主导、家庭参与、社会支持”的红色教育生态圈。
聚焦“双英并立、双线并行”,翠屏区乡镇学校党建工作实现了与教育教学中心任务的深度互嵌、同频共振。展望未来,翠屏区将继续深化探索,不断丰富“党建强、育人优”的内涵,确保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让赵一曼、卢德铭烈士的精神之光,永远照亮新时代青少年奋勇前行的道路。(来源:宜宾市翠屏区教育和体育局)